超学科视野下音乐教育的价值追求


打开文本图片集

音乐教育的价值应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①,而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演唱、演奏技能的训练,正如雷夫·艾思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说的那样:“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 ②然而,当下的音乐学科教学普遍停留在技术教育的层面,教师拘泥于相对狭隘的表演、听力和识谱等技能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练习,师生都不敢越雷池半步,因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削弱了音乐教育的文化意义,从而也失去了音乐学科的魅力。

在美国,理想的教师是鼓励对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和音乐性的理解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技能培养仅仅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手段。当下国内的课程改革呼唤着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大教育的视野、生活的视野和文化的视野,在确立教学主张,探寻方法策略时,拥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把学科置于一个更宽广的文化背景下,拓展音乐教育的高度、广度与深度,使音乐教育在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呈现价值的最大化。

一、从教学到教育——

提升音乐教学的高度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一个小孩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善的人格的极优秀的程度。”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表现在感染、激励、唤醒和净化上,其终极关怀应该是人的发展。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应跳出“小学科”的概念,以超越学科的视界去观照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审美为核心,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富有成长的意义。

《小鞋匠》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德国儿歌,歌曲以叙述的口吻描述了小鞋匠高超的技艺和快乐劳动的情景。歌曲的节奏富有特点,每一乐句的开头均为弱起小节。如果采用知识解读、技能模仿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求甚解,不知所然。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在“弱起”处巧妙设计一个“吸气”的动作,并按节奏规律设计一组动作,在体验中学习“0 X " X X X X | X”的节奏型。

师:同学们,你们瞧,小鞋匠是怎么修鞋子的呢?(老师在音乐声中表演)

生:小鞋匠在用榔头敲鞋钉。

师:他在敲鞋钉前,还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生:他先吸了一口气,把小榔头举起来。

师:小鞋匠为何要先吸一口气呢?

生:为了瞄得更准、更有力气、更有节奏,小鞋匠很聪明!

师:你学会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聪明快乐的小鞋匠吧!

全体学生有节奏地模仿小鞋匠 “吸气、举榔头、敲钉子” 的动作,并且在歌曲旋律模进上行的变化中,不断升高动作的手位,体验小鞋匠越来越开心的心情。当旋律进行到第五乐句时,老师把“吸气”换成了“翘大拇指” 的动作来夸奖学生,小伙伴们还相互夸一夸:

在随乐表演中,学生感受到了休止符号的表现力、音乐的快乐情绪和节奏节拍的基本韵律,在模拟的体验学习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歌曲的节奏、旋律,同时又喜欢上了“小鞋匠”的形象,对劳动生活者有了一份尊重和热爱的内心情感。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感官的刺激与愉悦,更是情感和艺术导向。

深圳市特级教师张娟在上《摇篮曲》一课时,其声情并茂的范唱表现出了旋律线条起伏和力度变化的动态,给学生传递着浓浓的爱意。

师:我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宝贝。(学生笑了)用心倾听,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老师饱含深情地演唱全曲)

生1:老师唱的“轻轻摇着你”,这句让我感到妈妈很轻柔,生怕吵醒宝宝了。

生2:妈妈在用音乐祝愿宝宝做个好梦。

生3:妈妈希望世界上一切幸福全都属于自己的孩子。

师:谢谢孩子们!你们已经从音乐中领会到了妈妈无私博大的爱。(出示完整的歌谱)摇篮曲的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了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咱们一起来有感情地唱一唱吧。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培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③当然,音乐课不是品德课,强加于音乐作品中的说教是苍白的,也是偏离学科教育轨道的。音乐应该是“灵魂的体操”,学生只有在生动、丰富、多样和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中,才能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获得审美体验,产生情感共鸣,陶冶高雅情操。

二、从课内到课外——

拓展音乐教学的广度

“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④音乐教师作为审美教育工作者,目光不能仅仅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上,仅满足于教材任务的达成,更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带领学生一同跳出学科的小世界,去寻找生活中的音乐,去体验音乐的生活,让音乐课堂变得丰满、灵动、立体和多样。

课堂可以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但课堂不应只是一个固定的狭隘的空间概念,它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概念。时间是一条纵轴线,有过去、现在与未来。音乐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情感经验,可以激发当下的情绪,可以触发未曾有过的新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饱满的,充满生命张力的课堂,音乐的时空可以无限放大。例如,在教唱《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劳动最光荣》等歌曲时,可以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擦窗子、洗衣服、炒菜或拖地等劳动场景,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在学唱《丰收之歌》时,引导学生感受节奏与劳动动作、音调与劳动呼声的紧密联系。通过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激发每个孩子对自己童年的情感体验,让作品里的“童年”成为每个孩子各不相同、属于自己的亲切可感的“童年”,从而体悟作品的感人之处。

如果说时间的延伸是一种“隐性”的课内走向课外,那么让学生直接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区,是更直接的一种开放式教学。“课标”提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的艺术表演等音乐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体验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学“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⑤。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更应该给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平台创造,为学生提供音乐的表演场和体验场。音乐是无处不在的,从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同样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音乐的大环境,增加学生与音乐的接触,如设置音乐铃声、播放课间音乐、组织歌咏活动、举办音乐讲座、建立音乐类社团、把校外音乐演出团体请进学校,等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情境中,发挥音乐的创造力,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的拓展,还可以走向跨学科之间的综合。学科综合是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当今很多国家都在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可以是艺术领域范畴内的综合,如音乐和舞蹈、音乐和影视;也可以是音乐课程与艺术之外的学科的综合,如节奏与自然界现象、与运动方式的结合,音乐与诗歌朗诵的搭配等。

三、从知识到文化——

挖掘音乐教学的深度

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音乐也是传播文化、表达文化的一种方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责任是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禀赋,培养对艺术创作的能力,以便使他们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文化生活。”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都注入了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主张,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学生通过学习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能够纵览悠远璀璨的华夏文化;通过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能够打开一扇扇通往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的窗户。学科的根脉生长在文化的土壤里,如果割裂了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必然导致音乐教学失去鲜活的生命力。音乐教学要有从知识技能到文化的寻根之旅,去感知文化、理解文化和传承文化。

在感知文化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追溯音乐作品的源头,了解作品诞生的土壤与背景,从文化视角出发,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例如,在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追寻歌曲的时代背景,理解歌曲“一问一答、前呼后应”的创作手法,体会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再如,中国民歌《茉莉花》、《采茶扑蝶》等音乐作品的风格之所以婉转秀丽,是和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分不开的。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调高亢嘹亮,悠扬舒展,表现的则是西部悠久历史与落后现实共存的土地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质朴。此外,若在教学中遇到宗教音乐、黑人音乐和日本民歌等,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民族的、世界的各种文化持以理解、尊重、包容和接纳的心态。

文化传承,是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之一。在人类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伟大的传世之作,有风格迥异的经典佳曲,有精彩纷呈的风格流派,这些都是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都应该有传承音乐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课标”在“感受与鉴赏”模块的教学内容中,强调了对国粹——京剧进行基本内容学习、了解的要求,这在原来的“课标”中是没有的,反映了对中华民族音乐母语文化的传承要求。因为京剧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用“听、看、讲”等方式让京剧走近学生,通过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去了解、赏析和传承这一国粹。

音乐教育要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不是片面将知识技能“淡化”,更不是舍弃,而是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契合度。拥有超学科的视野,这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学习、借鉴和思考,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音乐育人”的价值追求。

注 释:

①〔美〕贝内特·雷默著,《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②祁智主编,《剥开教育的责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③肖川主编,薛晖编著,《〈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④〔英〕怀海特著,《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

⑤、⑥同③。

钱亚萍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推荐访问:学科 视野 音乐教育 追求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