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价值视域下绿色建筑的经济学思考

摘 要: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领域中重要的转型方向,突破传统追求量的模式,进而向质的维度延伸,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群众的市场需求。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中,需要运用技术手段、制度手段以及经济手段来作为保障。从经济的角度诠释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以及必要性,同时通过经济手段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成本价值;绿色建筑;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9-0082-03

绿色建筑满足了当代人对居住的需求,同时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权衡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在绿色建筑的实施中,需要兼顾到成本价值观念,在保证可预期的收益情况下,才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当代人需要的功能效果,同时也为后代提供了宜居的生态环境,伦理上的道德追求保证不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健康性发展,还需要从经济角度出发,利用市场机制来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城市居住建筑的发展,同时建筑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延伸经济发展产业链条。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所衍生的各个产业在外部经济刺激的环境下大规模地扩张,高能耗、低效率以及重污染的标签给社会大众留下不好的印象。建筑行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特别是高能耗建筑在既有建筑的比例达到90%的情况下,对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需求更加强烈。绿色建筑的发展正是在这种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所产生的,建筑的社会学意义与经济学意义实现汇合,建筑不仅仅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已经落实到西方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经济发展背景下,绿色建筑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理解概念。整体上,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建设以及运行使用过程中,建筑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能够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根据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以及理解状态,在本文中采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概念看法认为,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从绿色建筑的定义上看,绿色建筑并不是单纯物理属性上的颜色区分,而是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的各个环节与阶段中,将建筑的宜居性与建筑的社会属性结合起来,讲究的是质量和经济。从质量上看,绿色建筑需要有新的技术应用,需要由新的材料和新的节能设备改变传统技术所带来的高能耗。在绿色建筑的应用实施中要保障技术上是可行的,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建筑中的不利因素。从经济的角度看,绿色建筑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经济性能,而且是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内,在绿色建筑建设起初阶段需要高投资,但是在绿色建筑的维护阶段上投资费用较低,因此在对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评估上不能单独地将某一个阶段独立出来,而是要有新的成本观念。绿色建筑尊重建筑本身的功能作用,但是融合了社会学伦理学的内涵,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建筑实体上,当然这些都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多数时候这些非物质性的概念属性以及价值观念并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出于“经济人”理性化特征的考虑,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将成本纳入到评价体系中,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刺激来改变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经济学理论

绿色建筑将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问题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立足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居住,保证人类生活有良好的宜居性,但同时建筑也在商业市场中流通,为了减少建筑的成本,建筑的开发以及流通都会忽略对环境以及社会等维度的考虑,单纯以经济价值为标准,最终造成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悬置。绿色建筑将建筑的经济效益与建筑的社会效益相结合,从宏观经济学、全生命周期分析理论出发,对绿色建筑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旨在提供将绿色建筑的经济学效益与环境生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论证理论。

绿色建筑经济学区别于绿色开发理论,将视角直接界定在微观的建筑层面,主要分析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以及建筑用户的满意度关系。在绿色建筑的经济学理论范畴中其主要的构成有八个方面。首先是关于节能方面,在建筑的建设中,利用材料的性能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能耗表现,特别是传统的建筑中,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建筑内部的系统能耗较大,对节能的经济投入不足将导致未来更多的投資比例。节能方面的经济学考虑将绿色建筑的未来使用回报率纳入考虑的范围内,节能不仅减少了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后期对能源的需求成本,节能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将提高绿色建筑的使用率。绿色建筑经济学价值结构还体现在节水、废物减少、施工以及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上。绿色建筑内将拥有先进的节水设施,对废水的处理将直接提高废水的利用率,同时在绿色建筑中也采用了较为简单的节材措施,直接从成本上来降低建筑的成本。绿色建筑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减少经济成本,提高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注重从各方面来把握绿色建筑的使用情况。

绿色建筑因为在传统的成本价值体系下受到不明确的政策导向以及市场信号的影响,很少能够成规模效应的发展。其中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种因素:绿色建筑初始成本的增加,绿色建筑要得到发展需要投资者在前期能够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改进技术体系,提高建筑内的各项设施水平,但是投资者需要兼顾成本投入后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受到市场平均水平的影响,初始成本过高将会压缩市场空间,自然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将资金投放在绿色建筑上。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投资者并不能广泛地采用绿色建筑的理念。在绿色建筑的开发中因为要考虑生态自然环境,要采用自然的方式来改善居住环境,但是同时也会影响到房屋的使用面积,将进一步影响到住房住户的生活满意度。同时,绿色建筑在发展中还需要考虑到设计人员的薪酬安排。设计人员的薪资安排是由建筑物内的设备经费来决定的,一般传统建筑的总造价越高,设计人员将能够在总造价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但是在绿色建筑方案中,因为个别技术的采用将会减少工程总造价,因此设计人员也就缺少部分的收入,这种经济学权衡也会影响到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出现影响了不同人群的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市场中不同的群体将存在不同的成本观念。就建筑的开发建设方而言,他们立足于建筑的经济价值直接变现,因此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效益,之所以对绿色建筑并不完全排斥,是因为绿色建筑是社会中一种独特的观念体系,能够形成吸引力,对市场的开拓以及建筑的直接变现提供机会窗口。同时,在建筑市场得益最大的应该是建筑住户,但是因为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程度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经济看法。从投资角度看,建筑的成本越低其投资的欲望越强,但是从建筑的居住上看,住户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上看,建筑的节能以及环保的功能作用将会得到体现,绿色建筑因为满足这些条件,因此也会得到这些住户的支持与选择。

三、发展绿色建筑的经济学原因

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航标,同时在发展中新的导向也存在着实践上的难题与挑战。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进程中呈现出非均衡的状态,而且各个利益主体因为自身利益的局限导致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在经济学理论中,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自由流通,其价值由其成本以及供给关系所决定。在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其供给数量越多,其市场价格就会降低,但是不会低于成本,相反,在市场供给较少的情况下,其市场价格会偏离高于其成本。绿色建筑在社会中的供给数量本身就不多,而且也是建筑行业在未来要发展的方向,其价值增长空间较大。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依赖着能源资源,但是我国的能源情况已经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的能源发展主要是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较大,而且产生着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我国的人均能源是比较低的,一些地区因为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导致在资源上供给不足,建筑住户不能得到相应的使用能源,即使是替代性能源也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利用好。在用户使用能源的高峰期时段,为有效地解决能源紧张局面,我国采取了对能源数量供给限制的措施。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加快,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建筑能耗也相应的加大,我国的能源消耗直接受到建筑行业的影响,如我国的建筑总能耗达到全国能源总量的45%,这个数字清楚地表明要减少能源消耗就需要提高能源利用率。这样才能减少能源消耗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增加建筑的附加值。

第二,我国房地产建筑事业随着几年的野蛮扩张展开已经完全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建筑市场几乎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建筑价格的投机性增长已经影响到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在随市场盲目的提高增量后,其建筑的质量将成为众多建筑群中最为独特且具备吸引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建筑的质量除却外部的设计之外,关键还在于对内部结构上的改观,将居民的住房需求转变到对生活质量提升上来,依托科技来改变人类的生活。绿色建筑注重节能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将显著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品位,在市场中将会脱颖而出,在发展绿色建筑中需要考虑绿色建筑的独特价值优势,将建筑作为一种商品来看,其价值提高,其价格也会相应地提高。在市场趋近饱和的状态下,其独特的产品将会联结市场缝隙,将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从资本外延型向技术内涵型转变。

第三,发展绿色建筑是市场中的一种共同诉求。市场经济中,市场需求将拉动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有机组成。经济的发展已经满足了人民对基本的物质需求,随着需求的满足将会衍生出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不单止于对建筑的居住需求,对建筑的舒适性以及健康性提出了新的高度。在传统的建筑理念中,依靠粗放的能源消费模式以及供给方式,无论是在布局上还是在实践的操作上,传统建筑都没有精细化。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降低生活质量,弱化生活舒适度的高能耗建筑群将受到市场消费群体的排斥。相反,绿色建筑所彰显出来的高品质生活愿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群众对建筑发展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总之,无论是从宏观上的经济发展背景还是从中观层面上建筑行业发展的行业趋势还是受到具体化的市场消费需求的影响,建筑行业必然要经历从传统粗放式的模式向当前绿色建筑模式转变,这其中主要是市场力量在推动着,市场供给以及市场需求强调着从生命周期理论上来考虑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

四、成本视域下发展绿色建筑的建议

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趋势,但同时也是未来社会改变的重要路径。从经济学视角看,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受到其本身的市场需求外,还受到市场的外部性影响,即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从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上看,要发展绿色建筑,降低其成本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上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投入的最小化,另一个是要在相同的投入条件下,要实现功能效益的最大化,两个不同的层面讲述了开源与节流的两个维度。但是在实践中,要发展绿色建筑,因思考的维度不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首先,在发展绿色建筑中要有相关的财税政策作为支撑。财税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对经济的管理中能够给予相关的优惠,能够激励相关主体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如为了调动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国家可以从补助政策和税收政策两个部分分别提供支持,就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按照绿色建筑理念进行设计施工的企业提供财政补偿,同时对购买绿色建筑的个人提供相关消费补偿,对于进行绿色建筑地产开发的也,国家在信贷领域上提供优惠的融资政策,帮助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企业在开发绿色建筑上为社会以及整个自然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因此在财税政策上可以适当地向这些企业倾斜,减少或者是直接减免对这些企业的征税。当然在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企业,财税政策上应该予以加重处罚,通过税收杠杆来实现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引导。

其次,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的相关衡量标准。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中各个国家或各个地区因为在建筑节能标准上存在不一的情况,因此对绿色建筑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检验建筑是否符合标准,这些都不能形成共识,导致在绿色建筑的前期阶段,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大规模地打着绿色建筑的旗号,但是实质上忽视了绿色建筑的本质,无法真正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时期,对绿色建筑的标准设置上还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标准简单化、宏观化,不能很好地与经济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为此,在设置相关标准上要能够和市场化进程相结合,标准要能够符合市场预期,能够取得市场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标准统一化、共识化。同时,标准的设置要符合科学性,在其基础上要兼顾到住宅用户的需求。就科学性上可以有相关的技术指标作为依据,但是在住宅用户的需求上存在着多样化的状态。绿色建筑最终要面向的是市场需求,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绿色建筑上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丰富绿色住宅的样式,提高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

最后,应该完善绿色建筑的相关制度。绿色建筑的核心要义就是要保证建筑的节能,建筑能够满足基本的居住属性。为此应该建立建筑能耗标识制度,对建筑物的相关能耗,特别是水、环境以及其他资源的消耗水平分出各个等级,要能够根据等级对内容进行评估,其中内容包括隔热措施、采暖热水系统、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等等。在传统建筑的能耗收费上一般都是采取统一的标准,没有实现阶梯式的收费模式。为此,在绿色建筑中应该重新进行定价模式改革,在定价上要能够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也要能够有利于节能和环保,能够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收费模式。为了减少绿色建筑的能源消耗,减轻能源的环境污染,需要加快建立绿色能源制度,引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改善绿色建筑的性能。

绿色建筑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对人类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伦理社会含义上还是在市场价值体现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学思考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成本收益观,而是要从生命周期成本观念中出发,从全局性思考绿色建筑的功能效益,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置于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同时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同时需要政策上的引导,给予财税上的支持与激励,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綠色建筑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马辉.绿色建筑市场激励理论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邢志强,光俊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J].门窗,2013,(10).

[3] 储海燕.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经济学思考[J].江苏建筑,2014,(6).

[4] 徐振强.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研究与顶层政策设计建议[J].建设科技,2014,(2).

[5] 于涛.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理论系统回顾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

[6] 陈实.对绿色建筑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3,(34).

[7] 李昀轩,谭大璐,廖晨雅.绿色建筑的经济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推荐访问:视域 经济学 成本 思考 价值